核心提示:
“创新求变、百折不挠”已成为长安汽车40年国产汽车工业化之路的最好写照。长安汽车勇担央企责任与担当,以及清晰的战略框架及战略定力,结合创新的市场化机制,不断地去把自己融入到时代改革的浪潮中。
“回顾40年造车历史,长安汽车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贯穿到生产经营全过程各环节,始终紧跟国家发展战略,深刻把握汽车产业发展规律,始终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始终坚持开放合作的国际化战略,始终保持艰苦奋斗、创新创业的拼搏精神。”长安汽车品牌公关部高级经理屈晓甜在接受现代物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创业 创造 创新
“长安汽车作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参与者与推动者,始终保持同频共振,经历了三次创业、三次跨越的发展历程。”长安汽车品牌公关部高级经理屈晓甜说到。回顾四十年发展历程,中国汽车工业实现了从跟随到超越的历史性飞跃。
上世纪80年代,中国汽车工业迈入发展的对外开放时期,越来越多的国外汽车企业来中国投资建厂。1984年,长安牌SC112微型厢式货车和SC110微型载货汽车下线,标志着长安汽车正式从一家军工企业正式转型为民用车生产企业,开启了中国微型汽车的先河。在当时,长安汽车“无人、无钱、无技术”,靠着自筹资金,通过技贸合作进入汽车领域,逐步将微车市场做到国内第一。
随着中国家庭轿车需求快速增长,长安汽车于21世纪初向乘用车领域转型,大力发展自主品牌。为了实现核心技术自主,长安汽车坚持“再穷不能穷研发”,将每年销售收入的5%投入研发,建立起覆盖全球的“六国十地”研发体系。
2017年,长安汽车启动第三次创业——创新创业计划,提出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全面转型,陆续发布了“香格里拉计划”“北斗天枢计划”“海纳百川”全球化战略,推动公司成为中国汽车智能化、电动化转型的引领者,开启长安汽车全球化新篇章。
屈晓甜说到,长安汽车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862年,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先驱之一,更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持续发展的汽车企业,实现了“从无到有、开创微车时代”“从微车到轿车、自主品牌崛起”“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的三次创业。
“创新求变、百折不挠”已成为长安汽车40年国产汽车工业化之路的最好写照。长安汽车勇担央企责任与担当,以及清晰的战略框架及战略定力,结合创新的市场化机制,不断地去把自己融入到时代改革的浪潮中。研发驱动、开放合作、人才引领、文化之城也成为长安汽车持续创新与进步的动力来源。
智能 智慧 革新
随着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进,我国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汽车作为综合集成诸多领域技术创新的全新产品,在新质生产力推动下将改变汽车产业生态,突破现有产业分类限制。
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迈上千万级台阶,分别达到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连续10年位居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已成为中国制造的一张“靓丽名片”。
长安汽车已掌握智能驾驶、智能底盘、下一代电池等大量核心技术,在新能源领域打造了“金钟罩”电池,其自主研发的零下30度超低温电池加热技术,获2024年中国知识产权发明专利金奖,在行业内首创插电、增程一体化技术,首创基于软硬解耦的电池管理系统,集成度提升40%,成本降低35%……
特别是智能化领域,长安汽车开启“北斗天枢2.0”计划,构建了以智能驾驶、智能座舱、EE架构平台为核心的技术体系。同时,长安汽车与华为、宁德时代等行业龙头合作,推进关键技术联合攻关,通过全球化人才战略,引进国际顶尖技术专家,构建高水平工程技术团队。
新能源汽车综合了三电、人工智能、新材料、先进制造等诸多科技革命产物,实现了行业技术突破性变革。“我们始终坚持‘将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长安汽车品牌公关部高级经理屈晓甜说到:“长安汽车将在三电、智能化、前瞻领域等方面发力。”
据介绍,长安汽车在全球31国1.8万研发人员,17家科技公司,180个实验室,以及行业唯一的智能安全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在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评价中研发能力7届14年名列汽车行业前茅。掌握三电核心技术和智能化重要技术超2200项。近三年累计申请专利1.4万余件,平均19件/天。
合作 发展 共赢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5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加速出海,出口85.5万辆,同比增长64.6%。在智能化、电动化等多个核心领域构建领先优势,成为引领全球汽车产业转型的重要力量。与此同时,我国汽车产业也需根据新的汽车全球化形势探索发展新路径。
发展初期,长安汽车以合资合作形式引入了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给企业早期发展带来重要推动力。当前,在自主品牌快速崛起的今天,合资品牌参与当前全球竞争的最优解,就是深化在中国的合作,反哺全球。
“以马自达为例,马自达以中国区为发展基础,通过和长安深度合作,将双方在新能源、智能化等方面的合作范围延伸至全球市场,并获得了丰厚回报。”长安汽车品牌公关部高级经理屈晓甜介绍到。
与此同时,自主品牌的崛起也给合资企业供应链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新能源核心零部件国产化方面,如电池、芯片等,亟需构建本土供应能力;全球供应链管理方面,随着国际化布局的推进,供应链的稳定性和成本控制面临更大压力;技术协同与创新方面,合资与自主品牌在技术路线上的差异,也对供应链的柔性化和协同性提出了新的挑战。
为应对这些挑战,长安汽车积极推进供应链优化升级,建立全球化供应链体系,确保关键零部件供应的稳定性,加强与本土供应商的合作,推动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深化与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创新,共同应对行业变革。通过平衡合资与自主的关系,长安汽车不仅实现了自身的高质量发展,也为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现阶段,我国新能源汽车以全球化产业协作分工,形成产业链在全球化布局方面实现整体突破。“长安汽车作为中国车企技术创新的代表,在供应链出海中积极推动技术输出,与当地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共同开发新技术,提升产业链整体技术水平。”长安汽车品牌公关部高级经理屈晓甜说道。
长安汽车深谙海外市场特殊性,在供应链布局方面采取“本地主义”策略,通过本地化采购、生产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同时增强与当地市场的协同效应,同时注重供应链与营销服务链的全价值链协同,探索“研产供销运”的一体化模式,确保产品在海外市场的快速落地。
目前,长安汽车在全球拥有14个制造基地、39个工厂,产品远销90个国家和地区。2025年,东南亚罗勇工厂一期工厂10万产能投产,年底完成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地的共计6个KD项目陆续投产,合计海外可利用产能达46万辆规模。
作者:朱睿颖
责编:李永璞
审核:王茜 何文忠
终审:李志军声明:如图片侵权,请留言告知,我们妥善处理。
]article_adlist-->富成配资-正规实盘配资股票-线上配资平台-上海配资知识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